瀏覽量:715 發布時間:2020-10-14 13:50:28
天津北方網訊:1.1萬家、5.9億元、11倍、45倍……一串串醒目的數據證明,天津在優化大型科研儀器資源*效配置上,打造出了統一規范的專業化、網絡化管理服務體系,創新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共享的制度模式,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了重要支撐。
記者從市科技局獲悉,本市擁有單臺套價值50萬元以上的大型科學儀器約2000臺左右,主要分布在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各類研究實驗基地。2013年以來,依托天津市大型儀器開放共享平臺,持續發揮“認定+補貼”的引導作用,吸引帶動眾多儀器資源單位面向社會和企業提供大型儀器開放共享服務。目前累計認定大型儀器管理單位97家,覆蓋*央駐津院所、高等院校、市屬科研院所、*點實驗室、工程技術*心、生產力促進*心等不同類型機構,積累大型科學儀器1233臺套,設備原值19.9億元。
據了解,本市在大型儀器資源開放共享中,把建立*效規范的工作體系作為關鍵點,持續完善“認定管理+財政補貼+平臺支撐”工作模式,將機構資質認定、補貼資金審核、平臺建設運維等各環節分段負責,形成了*效化、規范化的協同工作組織模式。將大型儀器共享服務納入“科技創新券”支持范圍,實現了由以往供給側單向補貼到供需雙向補貼的轉變。2013年至2019年累計發放大型科學儀器補貼6600多萬元,服務企業超過4.1萬家次,帶動儀器共享服務總金額13.9億元,顯著提升了大型科學儀器設備的使用效益,有效降低了企業研發投入成本。
本市還推廣“以授權為基礎、市場化方式運營為核心的科研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機制”。高校科研儀器的市場化運營管理,解決了開放共享中存在的服務收入、收費合規性認定、發票管理等“*后一公里”的關鍵問題。同時,為推動共享服務市場化運營,依托天津科服網“科淘”平臺,積*組織開展線上線下對接活動,提升大型儀器共享服務的支撐能力。
為加快推動京津冀大型科學儀器的共享合作,本市修改了《大型科學儀器開放共享實施細則》有關條款,把原大型儀器補貼范圍由天津市擴大至面向京津冀地區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目前天津市大型科學儀器共享平臺管理單位年服務京冀企業超過1500家次,有力地推動了京津冀區域的融合發展。
從*新數據來看,天津大型儀器設備資源服務成效顯著提升,對外開放服務開機時達60余萬小時/年。2019年服務企業數量1.1萬家,較2013年增長11倍,科技服務收入達5.9億元,較2013年增長45倍,市場化運行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